干散貨運輸寒冬求生
2013-03-22 08:43:36 來源:21世紀經(jīng)濟報道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 我有話要說
集裝箱在回暖,干散貨仍一片寒冬。曾經(jīng)在2007年滿世界找船的干散貨市場,已經(jīng)淪落至大量的船舶無貨可運。5年躍進式瘋狂造船,打破了這個市場的供需平衡。
“BDI指數(shù)(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(shù))長期處于平底鍋的鍋底狀態(tài),整個2013年都不會有復(fù)蘇跡象。”3月18日,在第六屆干散貨峰會上,克拉克森公司駐上海分公司干散貨運分析師李成山說。
李成山認為,2013年BDI平均指數(shù)還繼續(xù)會在1000點徘徊。這距離干散貨運輸盈虧平衡點2500點尚遠,意味著干散貨運輸將繼續(xù)虧損。
“運力過剩2013年依舊存在,2014年或?qū)⑦_到運力與需求平衡。”李成山表示,預(yù)計2013年全球干散貨運量增長8.6%,運力增長約4.9%。
供需繼續(xù)失衡
“運力嚴重過剩,中國過去5年所造的船,超過了之前30年所造的船。” 據(jù)世騰船務(wù)服務(wù)有限公司中國研究部中心經(jīng)理薛寒冰的統(tǒng)計研究報告,2007年之前中國5萬載重噸以上的船舶總運力為800萬載重噸,干散貨運力不足世界總運力的5%,供給小于需求。而到了2011年,世界干散貨運力增長了40%,而中國已占據(jù)世界干散貨運力的18%。
“2007年,中國便開始了瘋狂式的造船運動。”薛寒冰表示,從大連、青島一直到長三角、珠三角,以及長江一帶的江蘇南通、揚州,浙江的寧波、舟山、溫州等地,中國沿海、沿江河,遍地都是造船廠。
截至2012年底,全球干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運量達到6.9億載重噸,增幅為12%;而2012年全球干散貨運輸量約為39.5億噸,同比增長僅為5%。2012年運力的增長速度超過需求增速的一倍多,處于運力嚴重過剩狀態(tài)。
“運力過剩,運價持續(xù)低迷。” 上海航運運價交易公司高級研究員陳弋表示,截至今年1月,全球靈便型船(一般載重2-5萬噸)7000艘,巴拿馬船和好望角船(一般載重18萬噸)共3773艘,上述三種船型2012年平均日租金分別為7742美元、7746美元、9529美元;“而在2008年5月,一艘巴拿馬船日租金最高高達12萬美元”。
“今年運力增長會低于去年。”李成山認為,新船交付會逐步減少;另外一方面船舶老化。2011年新增船舶運力1億載重噸;2012年新增運力9800萬載重噸;2013年預(yù)計新增運力9000萬載重噸,2014年新增運力4000萬載重噸。